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0

【新课】3-1、用平等心,积福田,种因果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36

回帖

128万

积分

积分
1288513
发表于 昨天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听众:有师兄问,能否拿师父的《玄艺问答》和来信解答的开示来共修?比如:共修主题是一门精进,能否从师父的《玄艺问答》和来信解答中找出相关的资料,整理过后拿来一起在网上共修?
师父答:可以,凡是师父的东西都可以。

——Wenda20200918 35:39

【新课件】3-1、用平等心,积福田,种因果


3-1、用平等心,积福田,种因果

     

关于世界末日的问题:末日是个大劫,这个大劫一定会来。什么时候来呢?不知道。因为劫气还没有形成。说明还有很多人在做好人、做好事、做善事,在修心、念经,在救人。曾经有很多预测,世界末日是2000年,现在已经是2010年了,至少推迟了10年。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大的是大灾难,小的是小灾难。小灾难对于一个人来讲,只要他在这个地方死了,或者是他被灾难所困扰了,对于他个人来讲就是世界末日。比如一架飞机即将坠毁,对于飞机里的乘客来说就是世界末日。我们一定要尽量好好修心,等有劫来的时候,让我们这些好人都活着吧。在劫中走掉的,基本上不属于大好人或有修之人。举个例子:地震中死掉的有些是好人,这些人顶多是个冤死鬼,而不能算个好人,好人绝对不会死在劫难中的。比如在地震时有20多个孩子当时没去上学,就躲过一劫了。飞机失事,还能够有一个孩子活下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还有人因为突然身体不好上不了飞机,结果飞机出事了。这种人算不算好人?这就是有福气的人。福大,量大,功德大。师父也不劝你们,你们尽自己的能力好好做,等灾劫时间到了的话,大家好自为之。师父不是吓你们,即使你们在师父身边,师父也不一定救得了你们。灾劫来临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功力和功德。那个时候,菩萨救得了的,就救了,救不了的,就走了,不管男女老少。你们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你们自己有没有修行、修心,修到什么程度,还在求什么,你们就明白了。如果你们跪在这里,还在拼命地求让自己的家人好,或者求自己要赚钱、工作顺利、发财等,这个就是在修人间的小乘佛法。待会师父给你们具体讲这些问题,现在是铺垫。

 

师父首先给你们讲“多欲为苦”。欲望越多,这个人就会越苦。今天我想要这个,没有要到;明天我想得到那个,又没有得到。举个例子,师父的欲望是什么?我想多救人,我没有救着,我会很难过。你们的欲望是什么?工作单位好一点,不要被“炒鱿鱼”。实际上有了这个欲望后,人就会感觉到苦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去除欲望,他就不会那么苦了。人生可以叫做“生死疲劳”,就是说生也疲惫,死也疲劳。人死的时候是很痛苦、很难过的。当一个人要死的时候,他觉得他一辈子都完了,很累了。很多小说、电影里都有这样的描述,一个人最后躺在床上时说:“我在人间已经很累了,我要走了。”

 

另一方面呢,“少欲无为”。就是说一个人要少一点欲望,把自己作为没有作为的,把什么都不要了,这样就会身心自在。人不要每天都为一些琐碎事情所困扰,叫“心无厌足”。就是说人心永远不会知足,也不会永远讨厌我满足了。你会讨厌你得到了某一样东西吗?你们看看,一个做生意的人,货来了忙不过来,还是拼命地去做,等到没有货的时候,就开始天天求了–“惟得多求”。多求私事的人,会增长自己的罪恶。当一个人想求私事的时候,在自己的心灵中就求出罪恶来了,这个罪恶就是“贪”。一个人一旦有了贪心和瞋恨心,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大家要尊师重道,尊敬师父、重视法门,一定要好好地修炼。

 

你们知道一个人的功德是怎么来的吗?举个例子:只要在师父的博客上发表一篇文章,有人点击,写文章、发博客的人就有功德了。良宵先生写的两本书《一命二运三风水》和《天地人》,其功德之大就不用说了。只要有人看良宵先生的书,他的功德、福分就自动上涨。一个人只要度人了,写心得体会发表了,他的福分就会自动上升。这叫福分的因缘。福分就是靠自己平常种下的。把自己念经救人的经历写出来,就好比在复杂的路口树立了一个路牌,可以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这样就有福德了。与此同时,看到、读到这篇心得的人,就和你结下了一份缘。看了师父的书,就和师父结下了缘;看到你们写的体会,就和你们结下了缘。

 

很多人都想有贵人帮助。师父给你们讲,贵人是怎么来的?贵人是从布施中得来的。当一个人在布施的时候,就是种下了贵人缘。当一个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总有一天那个人也会帮助你的。一个人帮助别人越多,同时得到的帮助也越多。等你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是不是就碰到贵人了?贵人就是通过自己做人得来的。我曾经认识的一个人出国时,办不到护照,没有想到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小朋友,现在在出入境管理处工作,帮了他,这就叫贵人缘,想都想不到的。师父给你们讲,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要看不起人家,说不定哪一天他就是谁谁谁了。势利眼是要不得的,对谁都要好。大家说,这是不是佛法?这也是佛法。这就是缘,如何结贵人缘。

 

接下来师父给你们讲,供养佛和供养穷人福分是不是一样的?有人说不一样,有人说一样。其实你们没有把这个事情分开看。如果你是佛心佛语,如果你修心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后,再去供养佛和供养穷人是一样的。平等心就体现在这里。今天你拜观世音菩萨,你买了水果,和你给穷人买水果吃,你的心是平等的。在人间学佛,平等心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很多人把小孩子都称为小菩萨?年龄大的人称为老菩萨?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修成了菩萨。难道他们还没有修成菩萨的时候,你就可以对他们不好吗?要用正思维来对待事情,而且福分是无量的。供养佛、供养菩萨和供养好人,福分都是很大的。

 

有些人光修智慧不修福。修智慧就是念经,不肯用行动去做。天天在念经,不出来帮助人家,只能修成阿罗汉,这是小乘佛法。我看你们很多人就是这样,自己念经念得挺好的,就是不度人。人家听众打电话问问题,就是度人做功德的最好机会。抓住一个机会,就得到一份功德。大家要懂得种福田,就是把自己的福气种在自己的心田里面。如果不懂得种福田,就没有福气,你心中就会很空。不肯做善事,不肯帮助人家,只知道念经,就如同上山修行想清净,想避开人世间的烦恼,不想和凡人接触。所以阿罗汉和众生的缘很薄,不能只知道修自己。另外一种呢,就是拼命地救度众生,自己不修智慧。就像很多法门,拼命地做善事,没有智慧,不知道做了那么多是为了什么。这样也不行。

 

有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叫“以果相因”,就是以你的因来知道你的果,就是还没有做这件事情前,先把果想到。比如说,我今天对你们好了,我能知道你们对我的果。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害怕种下不好的因。其实菩萨早就知道果是什么了。而人呢,先去做事情,等恶果来了就吓死了。当你信佛的时候,做任何善事,做功德时,你要先想到你的果,然后再去想是不是去种这个因。这是个好方法。因为种因时,你不知道果会是什么样的。等你知道果会是什么样的了再去种因就不一样了。比如你天天被老公骂,他种下这个因,总有一天你会骂他或者跟他反抗。想一想,如果你天天骂他,一直骂下去,总有一天他也许会一提包就走了。一想到可能会有这个果,你也就不再骂他了。就不会去种这个因。今天我讲他坏话的时候,一定要明白等他知道后,我会有什么果,这样就不会去讲他坏话了。

 

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善事和功德的不同。今天告诉你们,“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做任何事情见到你的本性了,做出来就是功德。用心去做就是功德。学佛要平等,这个平等不单单是人间的平等,在心里的平等是最重要的。要用平等心去对待别人。如果今天给师父打电话进来的是声音很好听的,师父多讲一点;如果是老太太,师父少讲一点,这就叫不平等。如果是老妈妈打进电话,话也讲不清楚,师父也要好好地帮助人家。大家对每个人、对每件事都要从心里发出平等,这就是有德性。

 



金言法语


福大,量大,功德大。......灾劫来临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功力和功德。

 

“多欲为苦”......“少欲无为”

 

用正思维来对待事情,而且福分是无量的。

 

有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叫“以果相因”,......“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相关开示


原文:福大,量大,功德大。......灾劫来临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功力和功德。

视频:008. 灾难来了,怎么能够躲过?【真修实修】

 

提问30.只要多做功德,再多的灾难也会没有

———20170929巴黎64:10

问:从理论上来讲,是不是一个罪业,哪怕是重业,只要元身还在,都可以防止?比如说一个很大的报应来了,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此人生起极大的信心和愿力,并做超过其恶业的功德,没有过不去的坎?

 

答:一个人的业障有50%,这个50%不是要报的吗?但是你做很多好事,做到30%、40%……你做到70%的时候,50%是不是小了?你做到80%的时候,50%不是更小了吗?你做到100%都是好事的时候,那50%就慢慢变得越来越小了,那么业障就报得很小了。这个是有道理的。所以一善解百灾,有再多的灾难,只要好好地多做善事,多做功德,那慢慢地坏事就没有了。

 

无量的功德从心里来wenda20151002

听 众:师父说“功德是从内心来的”,那我们心里每一个念头都是让他好的、善的,是不是一直有功德?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台 长:功德当然从心里来。一个人脑子里整天想着善良的事情,这个人的功德不断,叫“功德圆满”。什么叫“功德圆满”?功德无量,实际上就是在心中不断地有功德的能量体出来。像师父,我脑子里老想着别人,从来不想自己,我脑子里就是别人,“这个人怎么样啦?”“这个人要关心他啦”“这个人身体好吗?”……我就永远想着这些事情。就是师父刚刚跟你在讲话当中,我脑子里还在想,我有一个马来西亚的弟子,这个弟子做过师父的保镖,他最近心脏不是太好进医院了,师父还想加持他。你想想看,我脑子里无量的功德出来,无量的慈悲、无量的寿就出来了呀。所以什么叫“无量寿”?什么叫“无量功德”?什么叫“功德无量”?呵呵,就这么出来的啊!你脑子里整天都是善良的、帮助人家、想到别人好无量无边的东西就出来了。无量无边的什么?功德啊!无量无边的慈悲啊!你说说看,你怎么会不顺利啊?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的开示!)

  



原文:“多欲为苦”......“少欲无为”.....把自己作为没有作为的,把什么都不要了,这样就会身心自在。

人到无求品自高,要没有欲望 wenda20170723B_4314

台长语:这些孩子真的不容易,这么年轻,这么懂事情,这么学佛,这么守戒。你想想看,一个人不乱来,一个女孩子不乱来的话,是不是自己守戒,身体就好了?你看看哪个女孩子没有妇科病?你们自己不知道的,伤自己的身体,父母亲都心疼啊,所以要干净。一个人不能沉浸在欲望当中,活在世界上不能有欲望,有欲望,欲就是苦,欲望会给你带来无限的痛苦。无限的痛苦来自于你过度的奢望、奢侈,就是欲望。所以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放下自己,在人生当中,人到无求品自高,品德好的人就是没有求。求什么?有什么好求的?求来的都没了,小时候我们求了多少东西?一个个都没了。所以怎么样让自己的境界提高,就是要修。修是什么?修就是改正、修补。

 

Wenda20141221B  01:01:12  

台长对“欲望”和“发心”的开示

众:请师父开示,欲望和发心的相互关系。弟子认为,欲望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心理需求而采取的行动计划,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决定,它与佛菩萨境界的无缘大慈是背道而驰的。而发心则是时刻把众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第一利益、第二利益的说法,因为完全是一种无我的付出,连“我”都没有了,何须利益的第二回报呢?所以弟子认为,发心里面应该不能夹杂欲望,有目的的付出不能称为发心,或者说发心不纯。谢谢师父!

 

長:这个问题很简单,而且问得非常好。我可以告诉你,今天刚刚前面就有一个女的念了这么多小房子,她为什么念到今天孩子还不好?这就是你刚才讲到的发心和欲望的问题。她现在就是一个欲望,用欲望在为自己的孩子求,以为多少张小房子……就像有多少钱我能买到这个房子一样,她以为自己买到了,“我只要到了这个数量,我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她纯粹是一种目的性很强,而且为自我不为众生付出的,那种为了达到自己私欲、解决自己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手段而已。所以这种护法神是不会给她很快达到目的的,而且菩萨也慈悲不了她,因为菩萨的无缘大慈和她相距太远。所以,慈悲是一种境界,是非常带有荣誉感的,而且超脱了凡人为了人间的一种自私的利益和自私的欲望所产生的人本身的人性的一种追求,超越它的东西。所以,真正的学佛人,能够求得菩萨越求越灵的人,他是超脱了人间的欲望。试想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到庙里去求这个、求名求利、求功德,求什么求什么……为什么很多人求不到?那就是因为他的发心不对,因为他没有境界,因为他只是在欲望当中生存,他在外面需要得到更多的,他只不过换一个方位,跑到庙里来继续求菩萨让他得到这个欲望,所以这就是人的劣根性在发作。所以当一个人有劣根性的时候,这个人是不能理解自己,也不能让自己清醒的。

 

真正能够让自己超脱这个环境,能够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理解佛法,必须懂得佛的智慧,必须要放弃人间的欲望。等到放弃欲望之后,你才会得到更多。所以,欲望和发心是完全两个概念,欲望是来自于人的本性当中的劣根性,而境界是来自于本性的初始心和你的本心,就是本性,那就是佛性。所以,人身上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好的细胞和不好的细胞,就像人的思维产生不好的思维和好的思维一样。人的恶心、贪心、愚痴心,还有瞋恨心,和人的良心、慈悲心、善良的心和帮助别人的心,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都在人间心中埋藏,看你到底去挖掘哪一个心。所以当一个人良心善了,学佛之后,挖掘出来都是慈悲心和各种各样帮助别人的好心肠,一些好的心;当一个人随波逐流的时候,他没有去学佛,就是用了他身上那种不好的贪心、瞋恨心和愚痴心。所以同样是一个心,因为发心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随波逐流,就是随着欲望的膨胀,让自己善良的心越来越少,让自己很好的善心越变越少,人就会慢慢地沉沦,就会慢慢地堕落,就会慢慢在六道当中不断地轮回。这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欲望和发心不同的地方。明白了吗?(哦)

 

发心不是人间的一种欲望,那就是正的

wenda20170303_7524

众:如何分辨自己学佛的发心是欲望还是愿力?比方说一个人想出六道,有的人是因为觉得人世间太苦了,他不想在人世间过了,所以才想出离六道,那么这样的发心是不是欲望呢?

 

长:不是。凡是你发心要看是发什么心,只要这个发心是正的,那你所有的发心应该都不是一种欲望。举个简单例子,“我今天想去救人了”,你只要想去救人,你不管用什么心去救人,最后的果是救人,你发心是不是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一开始的发心是怎么样,但是结果是好的,那么就是好的,对吗?)对了。举个简单例子,不管用什么方法开始学佛了,有些人是因为家庭破裂,有的人是因为在社会上被逼迫,或者一些人是因为身体……他开始修心了,但是只要他最后修到天上了,这个果位得到了,你说他发心还存在问题吗?(明白了,感恩师父的开示)

  



原文:福分就是靠自己平常种下的。………贵人是从布施中得来的。

——香港20140625

很多人有贵人帮助,就是有贵人缘,很多人没有贵人帮助,怎么会有贵人缘?教你们一个有贵人缘的方法:很简单,把每个人都当成你的贵人,你的贵人缘就已经形成了。你把别人当贵人,人家就会来帮助你,你就得到了贵人缘。贵人的气场得到贵气,学佛人的气场得到佛气,佛气加上人气,就真会有菩萨这个大贵人来帮助你。

 

贵人与往世积功累德有关

——弟子开示二

问14:师父说:“贵人从布施中得来的,当一个人布施的时候就能得到贵人缘。”请问,是不是只要布施了,谁都可以有贵人?与往世积功累德有关吗?

 

答14:有关系,但主要还是看他现在的功德。比方说你过去有些贵人缘,但是你年轻的时候可能已经用完了,人家帮过你了,你也出国了;如果你现在还在继续帮助别人,你在现实中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不就是有贵人帮助吗?贵人缘并不是说一直都有的。还有上辈子的佛缘、自己的情缘等各方面的缘分,都会用完的,这就是消福消寿。(那这些就是属于今世得到的福报,不属于功德?)如果帮助别人是出于佛心和慈悲心,那就是功德,否则就是福德。

 

视频】要懂得什么叫修福

  



原文:如果你是佛心佛语,如果你修心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后,再去供养佛和供养穷人是一样的。平等心就体现在这里。......用正思维来对待事情,而且福分是无量的。shuohua20140103  01:02  

5-30 读《心经》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菩萨要救人的时候都是平等的。举个简单例子:师父今天救你们,把你们都看成平等的,都是好人。但是如果你们不尊重师父,不好好修行的话,实际上你们就是在打破平等心,你们就是在损害菩萨所讲的平等心。所以要没有分别心才能达到有平等心。也就是说,我今天看到女的男的我都是一样的;我今天看到老的少的我都是一样。因为你们都是佛心,都是菩萨,“我没有什么想法”,这样才是无分别心。怎么样来克服自己的分别心呢?就是要感觉人人平等。你要觉得今天在座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样,人人平等。

 

供养佛菩萨和供养穷人平等的开示

女听众:《白話佛法》有一篇您讲到:供养一个穷人和供养佛菩萨是不是平等,是有不同讲法的,其实看你的发心是不是平等的。能请师父再开示一下吗?

 

答:供养一个菩萨和供养一个穷人当然是有不一样的果报的。举个简单例子:菩萨是救度众生的,你供养菩萨,你说菩萨是像,不能动的,但是你发行菩萨的书籍,是不是在供养菩萨?你让更多的人学佛,是不是让更多的人离苦得乐?如果你只是去供养一个穷人,给他吃一点、用一点,他饱了,只不过是得到了一点温暖而已,他的思维、境界还是没有提升。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一些善业、善报,没有在心中得到真正的解脱。而供养菩萨,是让更多的人精神上得到解脱。比方说你供养这个庙,庙里有菩萨,会有更多的人去拜、去求,那你说这个功德大还是你在马路上给一个跪在地上的穷人布施点好啊?当然,如果看见那些马路上的穷人,有慈悲心的人也应该给他们一些供养,这也是对的。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其实是看我们自己的发心,无论是供养菩萨也好供养一个穷人也好,我们的发心是一个平等心,我们供养的是佛性,果报来讲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说因为果报不一样而在供养的时候就起了分别心,那么这个功德也就不一样了)

 

不是这么讲的,在现实学佛人当中,你种的因和果是成正比的,现在你供养的是菩萨、学佛人,和供养一般的穷人是两个概念,得到的果报是不一样的。这个不是分别心的问题,因为都是一种慈悲心。这个分别心不是在于“今天我做不做这个功德,慈悲不慈悲”的问题,而是在于同样做一个功德,得到的功德大小不一样。我问你,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到地狱去啊?功德大不大?(嗯)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到人间来救人的,但是到地狱去救那些恶鬼难不难?功德大不大?

 

(那师父您说供养佛菩萨和供养一个穷人其实是一样的)心不要有分别,但是你做出来的行为,的确是有不同的果报的,那没有办法的(明白了)

 

7-47自性才能自度

平等布施的人,才是最慈悲的人。你已经在布施了,如果你再用平等的心,那你一定是最慈悲的人。你今天对谁都是这么好,你就是最慈悲的人;你今天布施给谁的都一样,你就是最平易近人的人,你就是最慈悲的人。所以,只要在你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你做得到的事情,你就要平等地去布施。如果你今天做一件事情,不能达到正等正觉,不能达到圆满,可以先放下正等正觉之心,就先从自己的无分别心开始修起。

 

你今天不能圆满,做好人做得不够,做善人做得欠缺,那你先从平等心开始,对谁都一样,这就是加强你达到正等正觉的一个基础。

 

wenda20151129B_4748

台长对“平等心”的开示

听众:《白話佛法》讲,菩萨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心。那我们平时接触同修之中,因为缘分关系,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是否有违菩萨的平等心?

 

臺 長:菩萨的平等心并不是讲这些,菩萨的平等心是大家在共同的一个起点上可以共同学佛,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那当然不平等的,如果平等心的话,那天上为什么还有上等上品、上等中品、上等下品?(是的)为什么人生出来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穷啊?为什么有的人生出来就残废啊?那菩萨说不平等心啊?不是这样,是叫你看人平等,然后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大家都有这个权利来学佛,这是平等的,学佛是平等的,听得懂吗?(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Zongshu20180320  06:25

学佛人要用平等心看人,对众生要有一样的慈悲心

臺 長语:学佛人应该用平等之心看人,我们对众生要有一样的慈悲心。经常对人家用慈悲心,你就是在供养自己的如来心,就是供养你自己的佛心,你就会得到圆满的法施。我们说“大法施”是什么?就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中场视频

【动画】多

 



原文:大家要懂得种福田,就是把自己的福气种在自己的心田里面。如果不懂得种福田,就没有福气,你心中就会很空。

视频:207. 如何福慧双修,善事和功德都要做(问答20151220)【真修实修】

 

Wenda20130111  15:35  做事要看发心

众: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爸,本来要孝敬父母的钱改为给他们念经、放生,但是就很少给他们寄钱了。这种孝敬方式,如法吗?

 

長:要看你爸爸现在还有钱没钱,如果你爸爸很有……(他们有退休金,但是他们可能贪、嗔、痴比较重,就老是觉得很痛苦,得不到的拼命想去追求)好啦,讲都不要讲了,你已经给他们下定义了,还要我讲吗?你说好不好啊?现在钱不够了,拿小房子给他供养,呵呵呵(不是,我是说改成这种方式给他种福田)你要记住,种福田要真心种福田,比方说你孝顺爸爸妈妈,好,爸爸妈妈又缺钱,然后又要给他们种福田,我就寄钱,又给他们念小房子,那叫真孝顺,又孝又顺,对不对啊?哎哟,自己不舍得花钱了,把钱攒起来,然后给他们念点小房子,这个发心不对,所以事情就做错,明白了吗?发心,学佛要发心,如果你跟菩萨讲,你的确钱不多,你说“我愿意多念点小房子给我父亲”,那是另外一个概念(明白)

 

wenda20170625B   12:16  

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

臺長答: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有福气的人才能闻到佛法,有道德的人才能接触到善人和善知识。师父跟大家讲,心常慈悲,这个人就有怜悯心,心常狠的人,怜悯心就没有。“常为他人想,此为无我相”,经常为别人想的人,这个人就是无我的境界了。学佛人要有境界,功德要齐备;功德不齐备,你就没有境界。经常做功德的人,他就有境界。为什么菩萨叫我们要慈悲?就是要积累功德。我们随时随地要懂得众生皆具佛性,对别人要把他们看作未来佛,对自己要严格,不要让自己犯错。

  



原文:有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叫“以果相因”,......“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当你信佛的时候,做任何善事,做功德时,你要先想到你的果,然后再去想是不是去种这个因。

——吉隆坡 161226

佛法的真谛,首先一个人要学会修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心靈创伤的一剂良药。要记住,以因相果,这是什么意思呢?种的因要想到自己未来的果;也可以“以果相因”,就是先把这个结果想到,才不会去造这个因。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见本性是功德,如果我们今天做任何事情,用你的本性来做,你这个人就叫有功德。

 

shuohua20161125  19:33  

如何看只注重功德不解决实际问题,做人、学佛要真心帮助别人

男听众:师父讲立佛台的功德很大,所以很多共修組的师兄专门为佛友立佛台,在遇到重病或者有实际问题的师兄时,不引导、不回答或回避,导致延误救度重病师兄或是有问题师兄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导致几转手后最后接手的师兄无计可施。请师父针对这种只注重功德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弘法做些开示。

 

答:实际上做人也好,做事也好,你只求种因,不知道果,这就是师父为什么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是)菩萨是做一件事情要看到果,最后的果;但是人呢,做了再说这件事,好事情,做吧,做到最后果出来了,不好了,着急了。境界不一样,看问题的远近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做人、学佛要真心帮助别人,要真心为人家好。你哪怕今天度了一个人,也是一个人啊(是)念经,哪怕这么多的经你都会念,你也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过去有一个人就会念“嗡嘛呢呗咪吽”,而且这个字还不会念“嗡嘛呢呗咪牛”,人家最后上天了(是)就这个道理。所以你学佛学得这么多,什么法都学,什么经都念,你到最后一事无成,你没有一样学得好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

 

Wenda20171110   29:54  

发心好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果

女听众:师父,因果定律是铁律,那么为什么会有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发心是好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果?这其中是不是有新的因果产生而导致结果的好坏,还是助缘的问题?

 

答:问得很好。因果是在轮回,也是在循环当中的,循善因结善果。那么你的思维当中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后来没有把它做好,那是果。为什么会转换?是你因不纯而产生果不实,听得懂吗?(明白,还是发心的问题吗?)对了,发心百分之一百纯,一定做得好;发心百分之一百不纯,那你一定做不好。那么也有发心很纯的,为什么做不好?那是因果不成熟(就是助缘还没……)对了,就是说你命根当中本来没有的,你再发心也没用。举个简单例子,你非常想发财,你拼命求菩萨,你命根当中没有财运,菩萨怎么帮你啊?菩萨不动因果(明白,感恩师父开示)

 

Wenda20120629  46:35  

功德与善事的区别,做功德发心很重要

听 众:有个同修,家里种的菜什么的都结缘给同修了,您说他这是做功德还是做好事?

 

臺 長:这看他的发心,他觉得是慈悲众生,学着菩萨,觉得都是在修功德的是在学心靈法門帮助人家,“我应该给他们多点菜让他们吃好一点、身体好一点,让他们能够去救度更多的众生。”这全部都算功德;如果他只不过想想“我家里菜多,我就给他们来一点”,那就是善事了,善事就没功德了(善事可转化为功德啊)功德是靠你的心,发心实际上很重要,一个人发心就代表功德(他也发过心,要多度人多做好事)那就可以了,叫他发心与这个菜连在一起,送人东西要跟发心连在一起(好,谢谢台长!)

  



原文:“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做任何事情见到你的本性了,做出来就是功德。......大家对每个人、对每件事都要从心里发出平等,这就是有德性。

1-23 再谈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什么是德?德就是平等,一个人有了平等心,他才能散发出大慈大悲的光。如果没有平等的心,你怎么能散发大慈大悲的光?观世音菩萨如果没有一种平等的心,怎么会下来救度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观世音菩萨就是因为有这个慈悲心,有这个德,而且是平等的德,才下来救度众生。

 

所以功德的“德”字很重要。这个平等,师父过去给你们讲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在你转世之后,是平等的,并不是代表你前世做了多少功,多少德。这个平等是大家共同享有一个平等学佛的机会,大家共同享有都具有佛性的特定条件,从这个条件上我们开始平等地修,你投到这个人间了就有机会平等的修,转世投人之后一切平等了,即众生皆具有佛性。

 

wenda20160115  01:32:26  

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越大

男听众:师父,“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我们在未明心见性之前,做同样一件善事功德时,是否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就越大

 

答:这个是的。越接近佛心的话,用佛心去做任何事情,你当然就变成功德了啊。如果你只是一般地做善事的话,那你就是善报,善有善报。

 

如何理解功德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七十三)2017-08-03

问: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明心见性开悟后,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是佛,以佛的慈悲心做出来的事是功,放下执着心与分别心,不以贡高我慢之心看不起任何人,有了平等心,就是拥有了德性。再以平等心、无分别心来对待众生,因为众生皆具佛性,你我并无分别,做出来的称之为德。见证了佛性,并证悟到自己,以本自具有佛菩萨的佛性做出来的事情才能称之为功德。请问可以这么理解吗?

答:八十分。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弟 子 开 示 二

问 5 :文章里您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也就是说要见证到佛性后做出来的事才叫功德,否则叫做善事。现在很多新同修刚刚在学佛,很多人也在印经书、放生、度人,大部分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有所求而做,比如想求健康,求工作等。那这样有所求做出来的是善事还是功德?如果按照“见性是功”的标准,我理解这些事应该算是善事,并不能算是功德。可是师父也讲过让我们多度人,多放生,多做功德,将来可以用功德延寿。

 

可不可以理解为,师父开始为了鼓励我们要向做功德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告诉我们度人、放生、印经书都是功德?但是实际上在见性之前所做的都是善事,随着我们境界的提高,这些我们所做的善事就会随着我们见证了佛性后自动变成功德了?如果我们在见性之前做的这些都是善事,那需不需要念功德宝山神咒,使我们所做的善事不至于变成人天福报?弟子愚痴,分不清该如何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请师父慈悲解答!

 

答 5 :这些话只有30%有道理。实际上,一个人等到真正明心见性了,他基本上就到天上了。明心见性是一个大标题, 有些人是暂歇性的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就是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佛,是善良的,这就是明心见性了;见到自己的本性,做的事情都是对得起良心的,那就是见性了。在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想到自己是菩萨,我必须要做功德,必须要慈悲为众生,这样的心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功德。并不是完全明心见性之后,做出来的事情才是功德。

 

所以在人间做很多功德,比如印书、发书度人等,这些都是属于功德,哪怕你到观音堂来擦桌子、换花,因为你对菩萨的尊敬,因为你心中明白是菩萨在救度我们的,那么这个时候这些都是功德。善事是指对一个事物没有深刻的理解,你认为我应该帮助他,我有良心要帮他,觉得这个人很可怜,这个时候是善事,善事只有善报,但是功德可以抵消恶业,完全两个概念。

 

提问6.是否修到明心见性后所做的才是功德

———20190512新加坡7:58

问:在2017年11月10日的节目录音里,有师兄分享观世音菩萨对佛子的开示:不修心如何能进南天门?是不是因为“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要修到明心见性之后所做的才是功德,而不修心的人就不能见性,没有真正的功德,所以进不了南天门?

 

答:实际上功德不要有所为。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心最重要,修心修的是你这颗最纯洁的心。菩萨让我们要什么?要自己懂得明心见性。你的本性是什么?佛性。做任何事情你只要用佛性,你就不会带着私心,你明白你做什么。你明白“我今天是学佛,学到后来我自己就是佛”,你已经明心见性了。你自己是佛,你做出来的事情会不是佛事吗?(对)所以“明心见性”是已经完全明白了,见到自己的本性了,你当然做出来的事情都是佛性,那么这叫“明心见性”,那你不仅是进南天门了,你什么门都能进。

 



结束视频

【动画】倒写的“我”:平等度众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10-25 01:07 , Processed in 0.0436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