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a20130111 15:35 做事要看发心
听 众: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爸,本来要孝敬父母的钱改为给他们念经、放生,但是就很少给他们寄钱了。这种孝敬方式,如法吗?
臺 長:要看你爸爸现在还有钱没钱,如果你爸爸很有……(他们有退休金,但是他们可能贪、嗔、痴比较重,就老是觉得很痛苦,得不到的拼命想去追求)好啦,讲都不要讲了,你已经给他们下定义了,还要我讲吗?你说好不好啊?现在钱不够了,拿小房子给他供养,呵呵呵(不是,我是说改成这种方式给他种福田)你要记住,种福田要真心种福田,比方说你孝顺爸爸妈妈,好,爸爸妈妈又缺钱,然后又要给他们种福田,我就寄钱,又给他们念小房子,那叫真孝顺,又孝又顺,对不对啊?哎哟,自己不舍得花钱了,把钱攒起来,然后给他们念点小房子,这个发心不对,所以事情就做错,明白了吗?发心,学佛要发心,如果你跟菩萨讲,你的确钱不多,你说“我愿意多念点小房子给我父亲”,那是另外一个概念(明白)
wenda20170625B 12:16
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
臺長答: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有福气的人才能闻到佛法,有道德的人才能接触到善人和善知识。师父跟大家讲,心常慈悲,这个人就有怜悯心,心常狠的人,怜悯心就没有。“常为他人想,此为无我相”,经常为别人想的人,这个人就是无我的境界了。学佛人要有境界,功德要齐备;功德不齐备,你就没有境界。经常做功德的人,他就有境界。为什么菩萨叫我们要慈悲?就是要积累功德。我们随时随地要懂得众生皆具佛性,对别人要把他们看作未来佛,对自己要严格,不要让自己犯错。
原文:有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叫“以果相因”,......“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当你信佛的时候,做任何善事,做功德时,你要先想到你的果,然后再去想是不是去种这个因。
——吉隆坡 161226
佛法的真谛,首先一个人要学会修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心靈创伤的一剂良药。要记住,以因相果,这是什么意思呢?种的因要想到自己未来的果;也可以“以果相因”,就是先把这个结果想到,才不会去造这个因。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见本性是功德,如果我们今天做任何事情,用你的本性来做,你这个人就叫有功德。
shuohua20161125 19:33
如何看只注重功德不解决实际问题,做人、学佛要真心帮助别人
男听众:师父讲立佛台的功德很大,所以很多共修組的师兄专门为佛友立佛台,在遇到重病或者有实际问题的师兄时,不引导、不回答或回避,导致延误救度重病师兄或是有问题师兄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导致几转手后最后接手的师兄无计可施。请师父针对这种只注重功德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弘法做些开示。
答:实际上做人也好,做事也好,你只求种因,不知道果,这就是师父为什么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是)菩萨是做一件事情要看到果,最后的果;但是人呢,做了再说这件事,好事情,做吧,做到最后果出来了,不好了,着急了。境界不一样,看问题的远近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做人、学佛要真心帮助别人,要真心为人家好。你哪怕今天度了一个人,也是一个人啊(是)念经,哪怕这么多的经你都会念,你也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过去有一个人就会念“嗡嘛呢呗咪吽”,而且这个字还不会念“嗡嘛呢呗咪牛”,人家最后上天了(是)就这个道理。所以你学佛学得这么多,什么法都学,什么经都念,你到最后一事无成,你没有一样学得好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
Wenda20171110 29:54
发心好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果
女听众:师父,因果定律是铁律,那么为什么会有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发心是好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果?这其中是不是有新的因果产生而导致结果的好坏,还是助缘的问题?
答:问得很好。因果是在轮回,也是在循环当中的,循善因结善果。那么你的思维当中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后来没有把它做好,那是果。为什么会转换?是你因不纯而产生果不实,听得懂吗?(明白,还是发心的问题吗?)对了,发心百分之一百纯,一定做得好;发心百分之一百不纯,那你一定做不好。那么也有发心很纯的,为什么做不好?那是因果不成熟啊(就是助缘还没……)对了,就是说你命根当中本来没有的,你再发心也没用。举个简单例子,你非常想发财,你拼命求菩萨,你命根当中没有财运,菩萨怎么帮你啊?菩萨不动因果(明白,感恩师父开示)
Wenda20120629 46:35
功德与善事的区别,做功德发心很重要
听 众:有个同修,家里种的菜什么的都结缘给同修了,您说他这是做功德还是做好事?
臺 長:这看他的发心,他觉得是慈悲众生,学着菩萨,觉得都是在修功德的是在学心靈法門帮助人家,“我应该给他们多点菜让他们吃好一点、身体好一点,让他们能够去救度更多的众生。”这全部都算功德;如果他只不过想想“我家里菜多,我就给他们来一点”,那就是善事了,善事就没功德了(善事可转化为功德啊)功德是靠你的心,发心实际上很重要,一个人发心就代表功德(他也发过心,要多度人多做好事)那就可以了,叫他发心与这个菜连在一起,送人东西要跟发心连在一起(好,谢谢台长!)
原文:“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做任何事情见到你的本性了,做出来就是功德。......大家对每个人、对每件事都要从心里发出平等,这就是有德性。
1-23 再谈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什么是德?德就是平等,一个人有了平等心,他才能散发出大慈大悲的光。如果没有平等的心,你怎么能散发大慈大悲的光?观世音菩萨如果没有一种平等的心,怎么会下来救度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观世音菩萨就是因为有这个慈悲心,有这个德,而且是平等的德,才下来救度众生。
所以功德的“德”字很重要。这个平等,师父过去给你们讲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在你转世之后,是平等的,并不是代表你前世做了多少功,多少德。这个平等是大家共同享有一个平等学佛的机会,大家共同享有都具有佛性的特定条件,从这个条件上我们开始平等地修,你投到这个人间了就有机会平等的修,转世投人之后一切平等了,即众生皆具有佛性。
wenda20160115 01:32:26
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越大
男听众:师父,“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我们在未明心见性之前,做同样一件善事功德时,是否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就越大?
答:这个是的。越接近佛心的话,用佛心去做任何事情,你当然就变成功德了啊。如果你只是一般地做善事的话,那你就是善报,善有善报。
如何理解功德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七十三)2017-08-03
问: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明心见性开悟后,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是佛,以佛的慈悲心做出来的事是功,放下执着心与分别心,不以贡高我慢之心看不起任何人,有了平等心,就是拥有了德性。再以平等心、无分别心来对待众生,因为众生皆具佛性,你我并无分别,做出来的称之为德。见证了佛性,并证悟到自己,以本自具有佛菩萨的佛性做出来的事情才能称之为功德。请问可以这么理解吗?
答:八十分。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弟 子 开 示 二
问 5 :文章里您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也就是说要见证到佛性后做出来的事才叫功德,否则叫做善事。现在很多新同修刚刚在学佛,很多人也在印经书、放生、度人,大部分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有所求而做,比如想求健康,求工作等。那这样有所求做出来的是善事还是功德?如果按照“见性是功”的标准,我理解这些事应该算是善事,并不能算是功德。可是师父也讲过让我们多度人,多放生,多做功德,将来可以用功德延寿。
可不可以理解为,师父开始为了鼓励我们要向做功德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告诉我们度人、放生、印经书都是功德?但是实际上在见性之前所做的都是善事,随着我们境界的提高,这些我们所做的善事就会随着我们见证了佛性后自动变成功德了?如果我们在见性之前做的这些都是善事,那需不需要念功德宝山神咒,使我们所做的善事不至于变成人天福报?弟子愚痴,分不清该如何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请师父慈悲解答!
答 5 :这些话只有30%有道理。实际上,一个人等到真正明心见性了,他基本上就到天上了。明心见性是一个大标题, 有些人是暂歇性的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就是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佛,是善良的,这就是明心见性了;见到自己的本性,做的事情都是对得起良心的,那就是见性了。在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想到自己是菩萨,我必须要做功德,必须要慈悲为众生,这样的心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功德。并不是完全明心见性之后,做出来的事情才是功德。
所以在人间做很多功德,比如印书、发书度人等,这些都是属于功德,哪怕你到观音堂来擦桌子、换花,因为你对菩萨的尊敬,因为你心中明白是菩萨在救度我们的,那么这个时候这些都是功德。善事是指对一个事物没有深刻的理解,你认为我应该帮助他,我有良心要帮他,觉得这个人很可怜,这个时候是善事,善事只有善报,但是功德可以抵消恶业,完全两个概念。
提问6.是否修到明心见性后所做的才是功德
———20190512新加坡7:58
问:在2017年11月10日的节目录音里,有师兄分享观世音菩萨对佛子的开示:不修心如何能进南天门?是不是因为“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要修到明心见性之后所做的才是功德,而不修心的人就不能见性,没有真正的功德,所以进不了南天门?
答:实际上功德不要有所为。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心最重要,修心修的是你这颗最纯洁的心。菩萨让我们要什么?要自己懂得明心见性。你的本性是什么?佛性。做任何事情你只要用佛性,你就不会带着私心,你明白你做什么。你明白“我今天是学佛,学到后来我自己就是佛”,你已经明心见性了。你自己是佛,你做出来的事情会不是佛事吗?(对)所以“明心见性”是已经完全明白了,见到自己的本性了,你当然做出来的事情都是佛性,那么这叫“明心见性”,那你不仅是进南天门了,你什么门都能进。
结束视频
【动画】倒写的“我”:平等度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