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回复: 0

【课件】6-26.觉行圆满 常见佛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1

回帖

126万

积分

积分
1266684
发表于 昨天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件】6-26.觉行圆满 常见佛性

6-26.觉行圆满 常见佛性

 

    活着有吃、有睡,心里平安,不贪、不求,满足了, 真的。还贪什么、还求什么?有什么好求的?没钱,我不做了;去不了,我不去了;我就好好念经,我为了将来自己的灵魂能够上天,那才是真的相信佛法。到了现在,如果赚钱为了自己养老,还好一点,如果赚钱为了自己以后给孩子,那绝对是个愚痴。一把老骨头了,赚点钱还为了孩子?周阿姨你怎么不为儿子啊?你应该现在去帮人家领孩子,你虽然 82 岁了,但是你现在精神还不错,身体没有问题,你可以坐在那里帮人家领孩子,你赚点钱,你以后可以留着,死的时候可以给你儿子,你去啊,你 82 岁去帮人家领孩子去啊,道理不都是一样的?62,82,不是一样的吗?愚痴啊,真的不要讲你们了,哪一天自己想得明白就好了,寒心的还是师父,师父心疼你们啊。在人间有一种叫“逆加持”,师父给你们的是正加持。逆加持是什么? 就是越苦,越要好好地修。我今天没钱了,我就要把那钱修出来;我今天没有德了,我就把德修出来;我今天不好了,我就要把自己修得好;身体不好了,就要把身体修好, 这叫“逆加持”,师父话虽重,但这是给你们的增上缘。求什么外面啊,外面都是假的,什么衣服好看啊……

 

    向内求,不要向外求。学佛人是内求,求心里平安,求心里舒服,不朝外求。你死了,你的孩子还是你的吗?人生如梦,切勿自迷啊。睡一觉说不定就死了,不要自己迷惑, 要无我、无人、无众生。什么都要想得开,我有什么?人家说我又怎么样?连众生都没有了,光了,境界就高了, 度尽众生就是学佛人。你把众生全度完了,你不就无人了吗?不就无众生了吗?要记住,三心不可得,就没有得失了。如果你这个三心不可得,你在这个人间就没有得失, 你得到什么?你失去什么?三心是什么?你们坐在下面, 师父随便叫一个站起来回答,好吗?你们几个人讲得出来? 你们能讲得出来的举手,师父给你们一个面子。看见了吧? 不是跟你们开玩笑的,要真学。“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叫三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去讲了;未来还没有到,也不要去讲了;现 在已经过去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要去执著在这些心上面, 听得懂吗?

 

    师父跟大家讲,觉行圆满,就是觉悟的本性圆满了, 你就是见证了佛性,行为与佛菩萨要完全符合,并已经把佛性完全地发挥,呈现了一个圆满的现象。你们是徒弟啊, 师父现在讲佛法讲得这么高深,师父讲的这些东西,你们要明白,不明白坐在这里干什么?行为与佛菩萨非常符合, 也就是说,我们在人间讲话要讲菩萨的语言,脑子里要思维菩萨,行动上要跟菩萨做得一样,这样你就证实了佛菩萨的存在。今天他们把师父称为“菩萨”,师父的行为、语言、举止必须像菩萨,所以就叫见证了,所有的人看见了、证明了师父是菩萨化身,那么,实际上,你就等于证悟了菩萨。听得懂吗?就是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佛菩萨,因为你们的行为举止能够证明你是菩萨,而且要和菩萨符合,符合之后呢,还要把佛性完全发挥。什么叫佛性完全发挥啊?就是救人,佛性的真正发挥就是不断地去救人,就是忘却自己,就知道救度众生。呈现一个圆满的现象是什么?佛菩萨在人间救人是圆满的,让你们看得到的,所以,你单单明白佛菩萨的理论,并不代表是圆满, 因为事理不二,什么意思呢?做的事情和你理论上得到的东西它不一定是一起的,所以,要明白,所做的与理论必须二合一。你所做的行为符合佛理,那么你就是合一了, 就是一致了,而不是相对的。嘴巴里讲一套,实际上做出来的又是另外一套,跟菩萨不一样,那就是相对的,那就不符合佛理。

 

    佛法在人间有,离开了人间就没有佛法。因为我们在人间,所以我们能够闻到佛法,但是我们离开了人间,你就没有人间佛法了。天上有佛,但学的方法在人间有。举个简单例子,你在中学的时候,你还能学中学生要考大学的功课,等到你已经到了大学里面了,你已经是大学生, 你怎么样再来学习考入大学生的功课啊?听得懂吗?如果我们已经到了天上成为菩萨了,那么你已经是菩萨了,进来的都是菩萨了,道理都一样。

 

    真正的正觉才是觉行圆满,就是觉悟和你的行为都圆满。学佛人要把物质的肉身化成佛性的光明。人的身体不是物质吗?不是肉身吗?要化成佛性,也就是说,要离开肉身,真正地用灵魂去寻找光明。佛性要充满着整个的宇宙,要学习无常,要认识无常,什么意思呢?要学习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没有长久的,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不长的,你把它看破了,你就长了。无常无常, 因为没有长久的事情,你把它真正看破了,你知道了人间就是这么回事,你反而就长了。所以,要学习理解自己的观念很重要。就是你做的所有事情,你要理解它,今天她做这件事情,我理解,因为我这是学佛;我做那件事情, 我要理解她,我在学佛。实际上,人过得苦一点没有关系,真的,锻炼自己,只有吃苦,才能锻炼自己,所以自古以来叫苦修行。苦,在印度文翻译过来的时候,苦在印度讲的实际上是热,非常地热,当时印度热得不得了,那些和尚站在马路边上去托钵乞食,就是锻炼他吃苦,汗不停地往下流,烈日炎炎,照着自己的身体,那个时候称这个叫“苦厄”。

 

    师父告诉大家,要生出出离心,就是要厌恶人世间的一切贪瞋痴。你只有厌恶了贪瞋痴,你才能自己不去贪瞋痴;如果你还觉得贪瞋痴很好,那你一定就进入了贪瞋痴, 明白吗?所以,要离开污浊的人生。你要觉得这个人生很污浊,你想想看,是不是污浊啊?在单位里,尔虞我诈, 你争我斗,想想你们的过去啊,到这个人这里讲那个人不好,到那个人那里讲这个人不好,今天跟这个人搞搞,明天跟那个人搞搞,男女之间也是搞来搞去,你们想想你们是不是污浊啊?偷东西,抢东西,抢房子,偷偷摸摸做坏事,哪件事情不叫污浊?自己要明白啊。

 

   世界的觉受都是苦的。就是告诉你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感觉的东西,它都是苦的,苦空无常,苦和空都是无常的,因为这个苦在人间它会有尽头的。但是你到了地狱里面,你受的苦,那是无穷无尽的,永远脱离不出来的。所以,师父为什么这么着急,叫你们好好利用人间这点时间多修行修心,以后不许你们到地狱去,因为地狱是没有时间的,叫无间地狱啊。你要是被地狱里的人砍头, 一会儿头又长出来了,再砍,每一次惊吓,每一次害怕; 在粪便地狱里面,臭不可闻,你们就出不来了。所以,叫你们要离开啊,就这么点时间了,你们还要去做这个、做那个,还不好好念经、修心,还要追求人间的这么一点点财、一点点名、一点点利啊。人老了,怎么做得动啊,清福享不享、吃得苦一点没有关系的,我活得苦一点,我也是活,我活得好一点,我也是活,但是这个好一点是无常的,我吃的苦也是无常的,叫苦空无常,苦也是空的。你们小时候怕打针,刚刚打针的时候,怕不怕啊?你们现在不打针的时候,这种感觉还有吗?无常的,但是你们死了之后,这个魂,那是永远的,我要你们修永远的东西,不要修临时占有的东西啊。

 

    很多女人没生过孩子,怕不怕啊?很多人没有开过刀, 怕不怕啊?没有去的时候,非常害怕,等到现在,你们说说,还想得起来吗?已经没有这个感觉了。生过孩子不痛了,无常的。所以,师父叫你们念苦很重要,经常想念、经常思念自己过去的苦痛,就会觉得现在很甜了。我满足了,我过去吃了多少苦啊,我想想现在,我满足了,这叫念苦啊,明白了吗?然后常思己过,常思己苦,方能发奋, 经常想想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经常想想自己过去吃过的苦,你才会发奋啊,才会觉得,我下辈子不要再做人了, 你小榕榕下辈子要不要再来人间,那么就是靠你现在这点时间了,你现在 56 岁了,还有就算 10 年到 15 年的时间, 你够不够啊?能不能修到天上去?已经来不及了,还要浪费时间啊。

 

    师父为什么经常让你们喜悲双受,你看师父在弘法的时候,一会儿让你们开心,一会儿让你们难过。“喜”因为你们找到了佛法,“悲”就是不让你们忘记你们的过去,只有悲了,你才会往前进。整天生活在喜悦当中,这个人是不会进步的;整天生活在悲当中,这个人也不会进步的, 因为他看不到光明,他看不到前途。

 

    很可怜,师父用尽自己的嗓子,尽自己的能力救你们, 该讲的师父也都讲了,愿意听的,就好好地听;不听的, 那么该自己怎么受,师父也只能受,你们不好了,师父也会受。因为师父会受苦的,师父受的苦,是众徒弟之苦, 因为你们吃苦了,师父心里难过。想想各位佛友,现在吃这么多的苦,就是因为太晚开始修心,太晚开始做功德, 所以,你们过去的业报一定会报。

 

    师父相信,青年团也好,你们徒弟也好,真正在修的人,你们以后晚年一定会好。自己的路自己走,不要等到以后躺在床上的时候,求师父的时候,你们再想想师父今天对你们讲的话就太迟了。我们给菩萨做出的太少了,功德不够,自己到时候一定有业报;只有功德才会消除业报,功德,功大于过,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你们有的人,碰到一点点事情马上就倒大霉啊,没有功德。师父什么都不想多讲,真修、实修,是为智者。

 

    贪永远是害人的,贪会把人害死,坚决不能贪,贪心会害死人的。你该得到什么,菩萨就会给你什么的,用得着你们去想啊?否则会心中不自在,师父当场就讲给你们听,什么叫心中不自在,就是修得不够好。听得懂吗?假的就是害自己,装出虔诚的样子是骗自己,你们如果再不好好改,你们自己走着瞧,用不着跟师父讲。师父告诉你们,师父都看得到的,今天把嗓子都讲破了,师父对徒弟要求绝对高,否则呢,你们就慢慢往后退了。希望大家好自为之,多动动脑筋,多想一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金言法语

向内求,不要向外求。......要无我、无人、无众生。......三心不可得,就没有得失了。

 

觉行圆满,就是觉悟的本性圆满了, 你就是见证了佛性,行为与佛菩萨要完全符合,并已经把佛性完全地发挥,呈现了一个圆满的现象。

 

真正的正觉才是觉行圆满,就是觉悟和你的行为都圆满。学佛人要把物质的肉身化成佛性的光明。......佛性要充满着整个的宇宙,要学习无常,要认识无常,

 

要生出出离心,就是要厌恶人世间的一切贪瞋痴。

 

世界的觉受都是苦的。

 


相关开示

原文:师父给你们的是正加持。逆加持是什么? 就是越苦,越要好好地修。

顺加持和逆加持,都是促进进步

wenda20171126A_2937

听 众:师父,我们在求一件事情的时候,刚好又梦到了师父,师父肯定会给我们加持。您加持持续的时间有多久?是3到6个月还是……

 

台 长:加持完之后,要靠自己念经来维持这个能量。比方说你是蜡烛,我给你点了加持了,你要把它延续下去,你就必须一直很努力、精进。如果今天我给你加持了,一根蜡烛烧光了,你没有点下面的不努力了,那你说这个加持力还有吗?没了(明白了。师父加持也分顺加持和逆加持吗?)都有(什么叫顺加持?什么叫逆加持?)顺加持,帮你成功。签证送上去,移民官很快帮你批下来;因为你不够努力,然后让你签不出来,叫你补材料,你材料补了,拼命磕头,知道不一定批得出来,紧张了,然后你很精进、很努力,重新加那些材料,再磕头、用功、精进,最后批下来了,这就叫逆加持

 

(明白了。顺加持和逆加持最终结果都是好的,但是逆加持给你一个小小的磨难,叫你好好精进、努力。是这样理解吗?)对啊,加持本身就是好的。师父的逆加持,就是讲你不好,盯住你,说你不好;顺加持呢,鼓励你,“很好啊”。为什么我对有些弟子一开口就讲他不好?为什么我对有些弟子一开口就鼓励?这个就是顺加持和逆加持,都是加持,都是为他好(师父有时候批评有的同修,说得很严厉,这就是逆加持)对啊,你不给他严厉,他怎么改啊?毛病已经到骨髓了,我告诉你,要改真的不容易啊!

 

(师父,护法神和菩萨对我们的加持有什么不同呢?)护法神跟菩萨也是,护法神这种加持力是比较逆加持的,惩罚你,为了你以后更好(对)警察惩罚你,罚你单了,那你下次就不会再做错事情了(对,开罚单)一样道理。学校里的老师给你奖励,给你鼓励,给你很多奖状,这是顺加持。师父得了这么多的奖,那我知道我要为世界和平做更多贡献,不是拿了奖状就结束了。鼓励你,是让你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明白,得奖是顺加持)

   



原文:向内求,不要向外求。......要无我、无人、无众生。

——白話佛法11-8《去除妄执 觉悟宇宙真理》

不观内心,心外求法,就会出偏差。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如果你不从自己的内心来看,而是心外求法,你的修行就会出现偏差。心外求法是什么?比方说,今天看见这个庙很大,这个肯定好,我们一起去拜拜,这就是心外求法。很多人想着:“我们家这么小,菩萨会来吗?”天天看佛灯上有没有结莲花,一看没有莲花,想着菩萨不来了。要知道,菩萨会像你们一样小气吗?看见香打卷了,想着菩萨来了。菩萨会跟我们人一样,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吗?如果你用人间的眼光去看菩萨,你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菩萨跟人是一样的。所以,心外求法,就是修心看外表,一定会出偏差。有些学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双手合十,可是回到家里,想骂就骂,想吵就吵,这种人怎么能不出偏差呢?偏差主要在于知见不正确,就是你看到的和见到的不正确。

 

Wenda20160327B 36:22  如何向内求

听 众:通常我们都是向外求,比如说我们经常会求菩萨加持保佑什么的。如何向内求,让自己加持自己呢?

 

臺 長:启发自己的本性,多看看自己善良的心,多看看自己纯洁的心,找到佛性、本性,你就是内求了(最关键还是要有戒律,对吧?)你自己要经常对照自己,看看自己做得好不好,像不像菩萨?这种对照就是内求。菩萨在哪里?菩萨在你心里的外表?是在你的内心啊!你内心求菩萨,不就是在对照自己跟菩萨像不像吗?

 

Wenda20200419   22:56  

师父开示“无我的境界”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脱离三界才是真正的解脱,实心是道场。修到后来,连你想修到哪里去都要放下。修到最后,连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欲望都不能有,这个就叫境界高,因为修到后来无我了。你求就有欲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随缘去的,而不是“我一定要去”,到后来也会执著的。我们做好事不要去想做好事,而做出来的就是好事。请师父开示一下这个境界问题。

 

答:这个境界比较高了,就是说做了好事不讲自己做好事,有了这个意念,可以把它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和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佛性契合在一起。这里就有一个讲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做好事不留名好还是留名好?(不留名好)好。你做好事是想让人家知道好还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好?(不知道好)好。当人家不知道是谁做好事,知道了之后是不是会对你特别好?(对)是不是会对你人格表示尊重?(是的)这就是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说菩萨救人不为自己,是为众生,他心中没有我相,不是“我”今天来救你,是你们本来就是很好的孩子。今天帮过你就像没帮过一样;做过好事,救过你就像没救过一样。这就叫无相,听得懂吗?

 

(听懂了。师父,有时候佛友去度人,就怕背业,如果无我了还背业吗?)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你今天去帮助别人,你说帮助人的时候会背业,因为有“我”,有我相在,你肯定背了吧?(对)那么如果你没“我”了,你说你不背,我问你,你会没“我”吗?(修到无我的境界不就不背了吗?怎么理解?)你说你修得到无我吗?(修不到,努力去修)

 

这个无我的境界,比方说,你只能在一天中保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对不对?(对)比方说,你在度他的时候,两个小时时间无我,你就知道帮助他,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我刚刚度他度成功,我多开心啊。”好了,两个“我”了。接下来,他的业障就来找你了(明白了)你要无我可以啊,要保持一辈子无我,一世无我,或者24小时或者一个月、一年都不要有“我”,那你才叫菩萨。你们今天度人不是也在做菩萨?只是一个小时菩萨、两个小时菩萨,并不代表你们已经是菩萨了。听懂了吗?(对对,懂了)

 

Wenda20180112  29:15  如何理解“破除相,无众生相”

听 众:《白話佛法》第一册第十章《阻止业障产生的方法》提到“破除相,无众生相”,请师父慈悲解释。

 

臺 長:这是《金刚经》里边的,“破除我相”就是不要有自我,看别人要平等,破除众生相。你刚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多看看师父的《白話佛法》,好好悟一点。你要想想看,一个能为别人做好事的人会有自己吗?一个人发脾气就是自私,这句话你承认不承认?(承认)因为你发脾气,你伤害了别人,你不管人家的感觉,你说说看,你是不是自私的人啊?(是)好了,所以学佛的人能有“我”吗?(不能有)无我的人才能为人民服务啊,无我的人才能为众生献身啊。整天为自己的人,我没面子了,我丢脸了,我怎么怎么的,为什么说我,我我我……为什么我没有啊?他为什么能成正果,我成不了啊?这些全部都是无明习气,明白了吗?(明白了)

 

原文:三心不可得,就没有得失了。

Wenda20120916B  34:31  “三心”是指什么

听 众:第二个问题,台长最近经常提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三心是不是光指名利心?

 

臺 長:三心,指的不单单是名利心,在凡尘一切的罣碍心!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都不可得!(不如理、不如法,能举个例子吗)嫉妒心啦、瞋恨心啦,贪心啦,愚痴心啦!人间的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就是说,心里想的和人间应该对佛法没有沟通、没有相通的、没有佛的道理在里边的这种心,都不能要!(明白了。那像我们回顾过去,总结自己的学佛的经历,这些就不包括在里面)只要对你有帮助的,可以回忆!所有的心都可以回忆,但是不要罣碍!所以叫你们,“不可得”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去常回忆!就是修心,你都不要常回忆!(这句话怎么讲呢?)过去的就过去了呀。你比方说你小时候好的事情你现在还记得不啦?你整天拿小时候“我现在这么倒霉,我小时候那时候多好啊,我还三好学生呢”,你小时候还身体好呢,你现在身体好不啦?过去就是过去了,就没了!对不对啊?(明白了,谢谢台长)   

 

“三心”全部放下,你就会慢慢地脱离人间的烦恼之心

——新加坡 20180520(57:18-60:08)

佛教界讲,起心动念都要当心,好好照顾你自己的思维,因为众生的心天天在变化,永远不会停留,永远不会把握住。

 

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未来的心都不可得。刚刚在说“未来”,它已经变成了“现在”;正在说“现在”的时候,它又变成了“过去”,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只是你的一个感知和感觉。很多人以为这个世界是真的。刚刚被别人骂的时候脸红得、难过得不得了,很生气;过一会儿突然知道他是某个有钱人的家属,马上又笑了,因为你的心在动。(掌声)

 

在人际交往当中,如果你的心态好,凡事都能慈悲喜舍,多一些原谅、体谅别人,就会多一些宽容和善缘。

 

人要学会幽默,有时候在家里也是,夫妻吵架,有的人心想不通,有什么了不起,过了就过了。一对小夫妻吵架,一个礼拜了不开心不讲话,谁也不愿意先开口。那个男的终于想出来一个方法,他在太太的衣橱里面拼命地翻衣服,结果他太太说:“你在找什么东西啊?”他就说:“我在找你的声音,我找到了。”

 

希望大家懂得《金刚经》里边讲的“三心”不可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谁都有过去,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过去都有欢乐、有悲哀,我们干嘛还要去记住它呢?过去的就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到,学佛做人要把握当下,问题是“当下”也会很快地过去,所以“三心”都不可得。那么,怎么办呢?那就要修当下、想未来、忆过去,慢慢地把这“三心”全部放下,你就会慢慢地脱离人间的烦恼之心。(掌声)

 

【视听精选】《金刚经》中的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10:43-14:04

   



原文:觉行圆满,就是觉悟的本性圆满了, 你就是见证了佛性,行为与佛菩萨要完全符合,并已经把佛性完全地发挥,呈现了一个圆满的现象。佛性的真正发挥就是不断地去救人,就是忘却自己,就知道救度众生。

如何达到智慧三觉?

问:如何达到智慧三觉?

 

答:智慧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行圆满:觉悟、行为都要圆满。觉悟是思维上的,行为是行动上的。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二)

 

每日佛言佛语2021-06-10 《觉行圆满》

《觉行圆满》

精进修行需要智慧与悲心,一世修成靠的是恒常的愿力和善心,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很容易修成空性无我,一世修成。

 

慈悲是佛教的基础,智慧是佛教的觉海慈航。将慈悲心发起的一切善行,用智慧来利益众生作为目标,真修实修,发自内心的觉悟,自觉自愿地修正自己内心的邪思邪见,无我利他地去帮助别人。

 

一切善行善念都是从本性自性里流露,没有目的的慈悲,就是包括了慈悲和智慧两个方面。

 

师父曾经跟大家讲过,慈悲和智慧,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悲智双运,才能在修心中不断地平衡。

 

成就自己靠悲智,利益众生靠悲智,真修真得就是在智慧和慈悲当中修得真道。成全大乘菩萨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过程,就是离不开慈悲和智慧。

 

学佛之人,要学会真实妙观。学佛不单单是从文字上弄通,不能把佛法当成纯粹的知识来记忆。嘴上一套套,最后自己学得云里来雾里去的,只是自我感觉很好。

 

学佛的根本是要在践行中,单单学知识性的理论记忆,把佛法当成练习文字的功夫,不懂得妙用佛法,等于没学。

 

Wenda20181116   23:00  

如何才能修成佛性

女听众:有一个佛友反馈,他学习进度很慢,又有退缩的心理,那天他没学习,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本来想放半天,但中午从师兄那里回来,一直静不下心来,反思自己总是匆匆忙忙的,但什么也没弄好。

 

晚上上香时,意念中出现:“好好学佛念经,好好修心修行。万法、万物、万事皆要应用佛性修心修行,每分每秒都要应用佛性修心修行,才能成就佛性。有阻碍,是因为没有应用佛性,珍惜分秒,应用佛性,才是把握当下,才能成就人生。”请问师父,这句话是菩萨说的吗?

 

答:菩萨说的(“万法、万物、万事皆要应用佛性修心修行,每分每秒都要应用佛性修心修行,才能成就佛性”,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修成佛性,就是要以菩萨为榜样,每一天做的事情、讲的话、想的事情都要以佛为准。不能吵架,不能嫉妒,不能小气,做人要实实在在,不要欺骗别人,那你才能成菩萨。你想想看,你讲的话、做的事情都像菩萨一样,那你还会怎么样啊?(明白了)

   



原文:单单明白佛菩萨的理论,并不代表是圆满, 因为事理不二,

Wenda20181104A   43:48  

臺長开示“见性”的重要性

女听众:唐僧由长安出发到达灵山,行程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这也就是孙悟空对唐僧说的一句话,说:“若师父见性至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是这样吗,师父?您开示一下。

 

答:是啊。“见性”,就是提高了本性,你见到性了。实际上我们在修行当中,你意念要想到菩萨,晚上可能做个梦,你就十万八千里见到菩萨了(是的)如果你今天要真的去见菩萨,难不难啊?(非常难)所以“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蠢动含灵”,就是很愚蠢的灵性,那些小动物也含有灵性,但是它们“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祖师从西天而来,他一传法,传的唯一法是什么?就是本性佛(哦)

 

好好修啊,你们差得太远了,你要再问下去,师父讲的话你都听不懂了,这都是我跟法师讲的话。“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什么意思?你怎么样能够来认识你自己的本性?“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传的就是直指本性,我们学佛人本性最重要,明心见性就是你的本性。你们就这个水平,所以你一问复杂的,我就跟你讲复杂的,你又听不懂了。所以你们不要自己哗众取宠,去跟人家讲。师父教你们到什么,你就好好学什么,明白吗?(明白了)

 

见性并不等于成佛,你见了性,也并不代表你成佛啊。见性等于你看到光明,你看到太阳你就是太阳吗?(不是)好好地,你要把师父的《白話佛法》先看看懂,可能对见性、明心见性会特别有感悟一个人明白了并不代表他就有智慧,一个人明白了并不代表他就能去做。好了,听话吧(师父,前几天弟子也梦见师父了,意思说:“你离如如不动还差得很远。”师父,对不起,弟子修得很差,向师父忏悔)就是要讲,没师父讲的话,你如如不动也没用,要有教育的,没有师父跟你们讲这些佛法的话,你怎么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是的,感恩师父)好好努力,要真修实修,要令自己的智慧、德行和人格每日俱进,每天都要进步,一起进步,你才会拥有圆满的智慧,才会拥有圆满的德性,不容易的(弟子一定好好修)嗯,这才像话。

   



原文:真正的正觉才是觉行圆满,就是觉悟和你的行为都圆满。学佛人要把物质的肉身化成佛性的光明。......佛性要充满着整个的宇宙,要学习无常,要认识无常,

Wenda20180429B   19:48  

如何理解拜佛要向内心求

男听众:师父,拜佛要轻微低头,拜佛不向外求,内心开悟,俯首反观佛性。向内心求与正常地祈求菩萨保佑有何不同?

 

答:不一样。你内心求,反观,就是启动了自己的慈悲心。慈悲心很重要,你没有慈悲心了还怎么办啊?你没有慈悲心,你根本动不了了。任何人启动自己拜佛的心,实际上就是从内心出来的,因为内心的佛性会带动你所有的慈悲、忍辱、精进、守戒。

 

(是不是这样理解:观自己内心的佛性、慈悲心,自己的心跟菩萨合二为一,从而求得菩萨的保佑?)对啊,合二为一,你这样求起来当然灵了,菩萨能感应到,你想什么菩萨就知道什么。

 

Wenda20191227 59:02

要理解接受别人;宇宙的真理就是苦空无常

问:师父,您曾经开示过心包太虚的境界,就是包容一切,无所谓的,虚空就是超出了宇宙整个虚空法界。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跟我们性格、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不一样的人,包括接受别人的无礼、原谅别人的误解、接受别人的指责,是不是就向修炼心包虚空近了一步?

 

答:是啊,就是这样。你能理解别人,本身你就是能够理解这个宇宙空间。宇宙空间它有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那就是苦空无常。最后什么都无常的,你还有什么话好讲了?没有一件事情你可以讲到底的,它都会变的(嗯)

 

举个例子,你现在如果看到澳大利亚是白天,同时跟在美国的人打电话,你跟他说“这明明是白天嘛”,他那里“明明是晚上”,你们各执一词,大家都说大家有道理,大家都对的(嗯)问题是你们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因为它是变化无常的(感恩师父)

 

wenda20141130B 01:03:03

如何理解“人活着就是为众生付出”

问:在节目中,师父多次跟我们说起人活着就是为众生而付出这句话弟子一直没听明白,世界上这么多忙忙碌碌的人们,不都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安然地活着吗?直到前段时间,弟子在生活中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来打比方,感觉好像想明白了,想请师父帮弟子批改一下。也就是说在十法界中,人道虽属六凡道,但也算三善道之一了,在人道里面苦乐参半,是最好修行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好比一所学校里面一个重点抓升学率的班级,你来到这个班级,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升学。我们今天很庆幸来到这个了生死、求解脱的最好班级,就应该好好地珍惜这次机会,为众生而付出,为自己而精进,为众生就是为自己,否则只有留级或降级,或者干脆就别来这个班级。谢谢师父开示!

 

答:实际上你刚刚讲的这个应该说不是初级的,算中级理解这个问题了。实际上我们活在人间为别人,你想想看,我问你几句话你就知道了,妈妈活着不是为孩子吗?是不是为别人?很多人活着都是为别人的。但是问题你能够为众生,不是为你自己私欲所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真的为众生了。如果你今天无缘大慈,你就是菩萨;如果你今天有缘分的,你就帮助你们家里的亲戚啊朋友啊,那你还是小我。所以真正能够为别人的话,要无缘大慈。所以为什么我经常讲雷锋呢?雷锋帮助老妈妈,背着老妈妈去看病,帮人家推车,哪一个是他的亲戚啊?一个都不认识的,这样的人才是有高境界的人。所以无缘大慈,实际上就是说心中想着众生,心中只有众生,因为菩萨没有自我,所以菩萨才能成佛。

 

只要有自己的人,那就有“我”字,那就是投人。人虽然是在三善道里边,但是它属于三善道里面最低档的一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人道是最低档的,所以人就是自私。再下去就是畜生道,所以畜生道的所有畜生不会为别人,只能为自己。为什么狗很容易投胎呢?因为狗还有一点心是为主人的,它会救主人,所以狗还能投胎做人。其他的很多动物很难投人的,因为它们出来就是为自己,它们死了也是自己,它们就知道我我我……所以很多人为什么下辈子还是投人?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别人,只有自私,只有自我,所以他们下辈子还是“我”(明白)

   



原文:要生出出离心,就是要厌恶人世间的一切贪瞋痴。

贪瞋痴就是你们的毒蛇-20140622 中国香港

贪心就是你们的毒蛇。想想看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贪官被抓起来,就是贪心害死他们。

 

我们学佛人号召大家不能贪瞋痴,因为这是三条毒蛇在心中,哪天把一条毒蛇激活了就会伤害自己、伤害家人、伤害所有的一切。

 

Wenda20180406 29:21

为何师父觉得众生很苦而众生却不自知

听  众:师父经常觉得我们很苦,但我们有时身在苦海却不自知,是不是因为师父的境界比我们高出太多,看到了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因果,有了对比,所以知道我们很苦,但我们不懂因果,所以对自己的苦还没有意识。如果是这样,我们如何才能觉悟自己受的苦,从而生出出离心,提高自己的境界,进而生出慈悲心,一心一意救度众生,一门精进呢?

 

臺  長:首先,讲得当然对的。什么叫“师父”?师父当然比你们境界高了。我曾经举过一个不是太好听的例子:过去有个牧民养了一群羊——我们拉下来讲,师父如果是牧民,你们是一群迷失的羔羊——羊跟羊在搞来搞去,羊跟羊在打架,羊每天还涂脂抹粉,很多羊还把自己化妆得很好看,很多的公羊还去找母羊,还要嫉妒,还要搞来搞去……你说说看,这个牧羊人觉得它们可笑不可笑?(是,可笑)

 

我们现在的人在人间尔虞我诈、你争我斗,你说菩萨看我们可笑不可笑?(是,可笑)好了,现在明白了吗?(明白了)那就是境界。那怎么样变成让羊能够感受到人对它的关心?那就拼命地学人。要学人的境界,你才能“牧羊”;你要学菩萨的境界才能超脱人间的烦恼和苦恼啊!(明白了)

 

心中常知足,佛性在心中长住

Wenda20150904 01:21:00

听众:梦里有声音对一位同修说“自己没有的东西,就像有一样布施出去,这个是最厉害的布施”,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对了,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命里没有的东西,你觉得心中有了,实际上,就是一种满足。比方说,你看见人家有房子了,你没有房子,你心中自己想:我已经有房子了,我不是有住吗?人家说,你是租来的,租来的不叫房子吗?“我花钱租来的”,现在这房子不是你的吗?你可以说“那是我永久的房子”,你这是租来的。我问你,你永久的房子不是也在地球上、在人间租来的吗?(嗯)你死的时候把房子带走啊!是不是你的?也不是你的吧?要改名了吧?(嗯)好了,你有这种心态,那你这个人不是拥有更多佛法了吗?明白了吗?(对)它是这个意义,心中常知足。心中常知足的人,佛性在心中长住。就这个概念(嗯)

 

——白話佛法十一-40《五蕴皆空(三)》

如果你懂得了“无受想行识”就是一切皆无,什么都是空的,没有了,然后证明人间无常、苦、空、无我。你在哪里啊?你没生出来的时候,你在哪里?你灭度了之后,你在哪里?人间什么事情都是不长久的,既然不长久的事情,你为什么还要去跟人家斗?所以这一切都是无常,今天有,明天没有。命也是这样,今天有,可能明天就没有,明天没有了,可能后天又有了。所以,要懂得人生的真谛。人就是苦啊,想想你们自己痛苦的时候全忘记了,世界就是苦空无常,这就叫真谛。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观察五蕴的生灭。

 

接下来这句话是师父讲的,我们要净化自己的心,使它五蕴皆空。心中把五蕴全部放空,体会无常、苦、空、无我,境界就可证得四果阿罗汉,就是超脱六道。很多人跟师父说:“师父,我要超脱六道。”超脱六道,第一道进去的就是阿罗汉果。那么,怎么能够证得阿罗汉果呢?如果你能够在人间看穿这个世界是无常、苦、空、无我的真谛,你就能进入四圣道的第一道。

   



原文:世界的觉受都是苦的。

提问11.希望求人天福报的学佛人学会看破放下

———20180616布里斯班18:56

问:修行中遇到两类师兄,一种是什么都在放下,不求,生活虽然很苦,但是他们只要能够吃住就可以了,其他时间全用在学佛上;另外一种有求人天福报,布施也很厉害。请问师父,这两种修行,长远看要注意什么?

 

答:你说第一种好还是第二种好?一个人知足常乐好,还是不断地去追求之后才来布施好呢?(知足)你们大家说第一种还是第二种?(第一种)看见了吗?你还讲不出来,大家都回答你了。当然要放下,要知足,人活了一辈子,为一日三餐,忙了半天,一辈子都没有修心,都没有功德,你活着干什么?法师现在追求的是什么?是精神上的。所以他们只要吃饱了,有吃有住,他们可以了,他们不要积蓄,也不要钱,什么都不要,他们要的是精神上的一种充实,要的是精神上佛陀给他们的那种智慧和般若。你想想看,哪个人最后不是一样的?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走的时候也得两手空空。你能带得走什么?根据这个,你在人间赚再多的钱,那也就是我们说的“遗产”。你赚了更多的遗产留在这个世界上,让别人去争抢,让别人去痛苦。所以要好好地学会放下。第一种,那是比较看破;第二种,那还没有看破。希望他们好好地、慢慢地学佛,以后能够看破,慢慢地才会放下。

 

wenda20170407  26:53  

“真空”和“虚空”有什么区别

女听众:请师父开示一下,真空和虚空有什么区别?因为您在《白話佛法》说过真空、虚空,还说过不能真空,就有点绕了。

 

答:虚空法界,就是菩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万物都是虚空的。这个“虚空”是什么?用现在话讲叫前后不搭调。什么叫“前后不搭调”?比方说,孩子生出来了,八十年之后孩子在哪里?搭调吗?(没了)今天你买了这样东西,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在哪里?没了(嗯)你小时候的青春,等到你老年的时候,青春在哪里?一切都没有完整性,没有循序渐进,没有头尾的,那就叫虚的。比方说,这个女的化妆化得很漂亮,把妆一卸掉,很难看,你说这个是不是虚的?她的漂亮、她的美丽是不是虚的?(对的,是虚的)就像某些人一样,化妆化得每个都是大美女,妆一卸找都找不到了。这就是虚的,虚幻的美丽,虚幻的真实性。

 

那什么叫“真空”呢?真的东西是什么?本性、良心。本性、良心经过你修学佛法之后,你慢慢地让它变成一种真实的东西,因为我的本性、我的良心修出来了。但是本性、良心对人间事物的认识也是空的,所以叫“真空”

 

(明白了。师父以前说过“借假修真”,就是我们这个肉身是假的,但是我们修的是真的灵魂,是不是也是跟这个意思差不多?)没有,就是你真性的佛性出来了,是真的吗?(嗯)那为什么是空的呢?因为佛性看到了这个宇宙空间都是空的,那是不是叫“真空”了?(嗯)那什么叫“虚空”?因为你在人间的角度上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的,到最后都是没有的,是不是空了?没有不叫空吗?一个叫“虚空”,一个叫“真空”

 

(师父您说过,一切都不能长久的东西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是不是也是这个“虚空”的意思?)对啊,只是看这个问题站的角度不一样(感恩师父。您要不讲,我们《白話佛法》看好几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一百遍也看不懂(但还是想看,看了找问题,带着问题看,想到问师父还是蛮开心、蛮法喜的)要看,要看。

 

“按照佛陀的法意探讨你自身的佛识”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五十七) 2018-09-21

问:弟子今天读到白話佛法三中有一句话“按照佛陀的法意探讨你自身的佛识”,弟子不是很理解。

 

答:佛陀的法意,就是佛法的真实意思,要认识人间的真谛——苦空无常,要认清、开悟、解脱。打开自己的佛性,来印证真正的佛的法义。当你在学佛的时候,你内心拥有佛的本性、佛性意识就会出来,就是第九意识阿摩罗识。

 


白话佛法选摘

用慈悲来克服人间的痛苦

——《证悟佛性 实相实修》20200414观音堂 (3:16-6:42)

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痛苦?就是因为自在内心的光明少了,因为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所以我们也不相信任何人,心中没有光明。学佛人怎么样使自己的心中充满光明呢?最重要的就是用慈悲来克服人间的痛苦。大家想一想,当你在恨别人的时候,你失去的是本性当中的慈悲。所以,经常对人慈悲,你就會失去对别人的瞋恨心;经常对人慈悲,你的心就不會受到痛苦;经常对别人慈悲的人,他的心充满着爱,充满着光明。(掌声)

 

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说过,人人皆具佛性。众生都是自己的主人,众生都是自己未来的主人,所以在这个社會当中,靠别人很难生活,只有学會靠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的果报。很多人经常问:“臺長,我的孩子不听话,这是什么原因?”想一想,这是爸爸妈妈种的因啊,想一想,很多孩子为什么會自闭?因为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让孩子得到很多的忧郁啊。所以,我们不管过去做错了什么,我们还是要活在当下。我们一定要做主人,不再造新业,才能成就未来的果。希望大家在今天还能自己做主的时候,一定要在心中拥有一颗光明心。因为我们能够控制好今天,我们才會拥有佛性的存在和明天的光明。就像我们很多人,今天还不需要到医院里去,你就是能够控制住自己;如果今天你进医院了,你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控制能力。想一想,平安就是福,今天我们还能平平安安就是有福气。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6-25.跳出人间牢“欲”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8-26 13:17 , Processed in 0.0581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